温馨提示:查看专业展示请使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谷歌(Chrome)、Edge浏览器,其他类型或版本的浏览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暂不予支持。
一、专业简介
“科学始于测量”。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完善与测量仪器技术进步密不可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仪器类学科的本科专业,是电子、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专业。从科学发现,工程技术,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测控技术的发展。
二、专业历史及发展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前身是“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成立于1971年,是学校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工科专业之一。后根据毕业生参加工作后的反馈信息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内容,专业也更名为“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1998年依据教育部要求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于2001年以良好成绩通过了专业评估,2013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7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了验收,2023年入选河北省骨干专业。
图1 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照片
三、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工程经历,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0%,学术团体任职占比50%。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专业教师做到了教研双促,教学相长。同时,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追踪最新专业前沿,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
专业教师获评省师德先进个人、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校级教学名师,校级十佳优秀教师,校级“三育人标兵”、“我最感动科大老师”、“科大好老师”和“我最满意教师”等称号。同时聘请国外知名学者到校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聘请9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实习实践等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专业课程团队,并与科研团队高效融合,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2020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教研室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
图2 教师证书
四、培养目标
专业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需要出发,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为主线,测控系统分析与设计为重点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在仪器仪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智能制造等行业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开发、集成、运行维护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专业毕业生:
(1)具有健康身心、良好的家国情怀、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工程实践与科技进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技术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变化。
(2)能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科学工具研究、分析和解决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开发工程解决方案。
(3)能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公众安全、健康、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遵守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履行工程师责任。
(4)具备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作为团队成员或领导者,在工作过程中能与国内外同行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完成工程项目运作和管理。
五、主要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光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及装置、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过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等。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认知创新实践训练、专业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与智能传感器综合实践、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图3 学生去石钢实习照片
六、学科实力
专业依托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测控电路和检测技术等8个实验室,一个计算中心,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专业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并建有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12个校外实习基地。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引进科研经费超600万元。
七、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成果
专业依托创新素能基地,以多形式、多层次创新性学科竞赛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专业拥有学院最多、经验丰富的科技竞赛指导教师队伍,近五年指导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和航模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两百项。
图4 专业教师指导校机器人队参赛
图5 学生获奖证书
图6 专业教师指导科技活动
八、毕业去向
专业毕业生每年有30%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考入985和211高校的占比60%左右。除考研升学外,可在工业企业、石油化工、汽车、高铁、检测检验、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的选择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参军入伍、西部计划志愿者等。经调查,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75%已成为技术骨干或基层管理人员。学生就业的代表性企业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格力电器、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北京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奥燃气公司等。
九、知名校友
专业五十年培养了3833名工程技术人才,有北京化工大学李宏光教授等科研人才,承德山庄老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文武等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河北中核石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王志田等企业技术骨干。